硬件建设 按需而定

日期: 2013-08-20 17:36:58
来源: 本网
责任编辑: admin

硬件建设 按需而定

——中国红十字会“博爱家园”系列报道之二

■  记者   王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 饮水不便,送水;出行不畅,铺路;河渠阻道,铺桥;垃圾无法处理,建垃圾站……当地最需要什么,就在当地建什么——这是“博爱家园”硬件建设的主体思路。
    截至2012年3月底,仅在四川一地,“博爱家园”就开工修建桥梁4座、蓄水池30个、打井49口、引水渠2条、垃圾场37个,其他惠民设施若干。在全国更大范围的近300个项目点,更多硬件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,为当地农村或城市社区带来新的变化。
 
送水修渠  按需而建
 
    今年春节后不久,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紫石关村村民发现,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又有了新的变化,不仅饮水比以前方便了,水质也更清澈了。
    紫石关村的变化,得益于天全县“博爱家园”项目饮水工程。该项目是雅安市首批试点项目,2011年,中国红十字会“博爱家园”建设工作启动后,该县将项目实施点定在了紫石乡紫石关村。
    紫石关村地处国道318线,曾是“茶马古道”的必经之地,具有较丰富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。但对于紫石关村而言,发展村庄旅游业,一直受限于一块最大的短板——该村饮用水水质污染严重。
    “一直以来,紫石关村不是地震就是雪灾,要不就是洪灾泥石流。一到洪水季节和霜冻天气,水根本没法喝,老人和孩子更遭罪。”谈起心酸往事,村民满怀感慨。
   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,这种情况逐渐好转。当年8月,紫石关村成立了天全县第一个农村基层红十字会——紫石关村红十字会,紫石关村“博爱家园”建设随之列上日程。“做好防灾工程、改善当地群众饮水问题是当务之急。”天全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说。
    项目组迅速对紫石关村饮水工程进行立项,通过问卷形式开展入户调查,配合县气象局、水利局、防灾办等相关部门整理资料、寻找线索,邀请专家及当地村民对工程进行论证,确定工程建设地点等。
    立项不到半年,饮水工程基本完工,紫石关村村民喝上了“甜水”。“以后再遇到洪涝泥石流,老人孩子就不用喝那苦汤汤了。”紫石关村一名受益村民说。
    重庆市铜梁县黄沙村的情况,与紫石关村有所不同。当地并不缺水,缺的是有效抗击山洪的能力。按照项目需求原则,经过认真调研与村民决策,项目组把硬件建设主体放在了修建博爱水渠上。
    2011年11月,黄沙县博爱水渠正式开工,项目总投资10万元,渠长2100米。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,今年6月,博爱水渠正式投入使用,有效解除了洪水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,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。
    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省(市、区)近300个博爱家园项目点,均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硬件工程建设。这些项目的顺利竣工,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,获得了当地群众积极拥护和基层政府的欢迎。
 
项目未动  调查先行
 
    项目开工前经过详细调研,找出当地最迫切需要,是博爱家园项目开展硬件建设的基本原则。
    “您家庭年收入多少?”
    “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什么?”
    “您认为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”
    上述问题来自四川省红十字会“博爱家园”项目农村社区基线调查问卷。
    对于不同于农村的城市社区,四川省红十字会还有另一份调查问卷,调查内容变成了下面这些问题:
    “在您急需得到生活照料时,一般帮助来源有哪些?”
    “目前困扰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?”
    “您认为红十字‘博爱家园’项目应该开展哪些活动?”
    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,每个项目开展前,红十字会都要组织考察组前往项目实施地考察,参与人员包括当地干部、教师、医生、妇女、低保户、各行业居民等30人左右。考察活动分3个场地举行,时间4个小时,通过问题树、图表等方式深入、具体地了解当地居民需求,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“您希望我们在当地做什么?”
    因为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,当地居民很愿意参与调查,从“被动受益人”变为“主动参与者”,甚至“项目决策者”的过程,他们总能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与能量。一位受益村民表示,以前别的机构来做项目,经常是做完了村民还一无所知,项目实施方也不知道当地最需要什么,往往事倍功半。但红十字会做事不一样,都是先调研,“这种方法针对性强,很好”。现在,每当红十字会来村里调研,村民都会积极参与,主动提供意见和建议。
    不仅主动参与,村民们还开动脑筋,自己琢磨出了不少土办法,如十粒种子选举法、“一事一议”村民自治法等。在紫石关村,县红十字会将VCA、基线调查工作方法与我国特有的农村“一事一议”村民自治相结合,收到了很好的实用效果。
    “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自己做主,这是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。”天全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说,项目实施主体是群众,受益者也是群众,重点工作或遇到困难,采用村民“一事一议”原则,既简单实用,又便于操作。“比如饮水工程采用了一事一议,既简化了程序,又节约了资金。”
 
城市社区  侧重服务
 
    根据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特点,“博爱家园”硬件建设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。在农村,侧重于兴修水利设施、改善生活环境等;在城市,侧重于帮助社区解决休闲健身、提供便民服务等。
    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,“博爱家园”与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合作,建设了红十字博爱文化广场;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,“博爱家园”完成了北街社区居家养老活动服务中心多功能厅和餐厅厨房改造;在重庆市双桥区龙景理想城社区,“博爱家园”建起了博爱图书室。这些工程的陆续竣工,给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。
    在西安市碑林区朱北社区,红十字会通过开展入户调查、“社区微博”互动等方式发现,居民希望建立“红十字会博爱超市”,帮助社区困难人群。在超市筹建过程中,又了解到社区地处闹市,进城务工的保洁员较多,无暇照顾子女,还有残疾人、单亲家庭子女及社区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等问题。于是,当地通过项目宣传,吸引了70余万元政府配套资金,将一处车棚改造成两层楼房,建起了“红十字博爱家园服务中心”,在功能设置上纳入了防灾减灾、应急救护、老年娱乐、残疾康复、“五点半学校”等内容,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对"五点半学校"的孩子进行作业辅导。
    碑林区曹家巷社区60岁以上老人比例较大,通过基线调查,群众建议建一个“红十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”,解决空巢、残疾、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难问题。服务中心建成后,作为老年人日托、娱乐、聊天的场所,并配备了电脑、电视、空调、音响、血糖仪、血压计等设备,此后又整合了民政、残联等部门的资源,配备了床、轮椅等设施,使该中心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乐园。
    看到博爱家园项目不断发展壮大,给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送去关爱和服务,碑林区副区长赵生龙感慨地说:“红十字会像块吸铁石,吸引了各方资金和群众爱心,起到了‘四两拨千斤’的作用。”
    “博爱家园的终极目标是:凝聚各方资源,形成强大合力,为当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、提供优质服务。”中国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。